首页 > 生活点滴 > 不要躺上那张“黄金床”
2014
07-30

不要躺上那张“黄金床”

  “古老的印度有一个国王,下令用大量的黄金,打造了一张黄金床,床上镶满了名贵珠宝。这张床如此名贵,所以国王要确立一个合乎全国人民尺寸的标准长度。于是他量了全国所有成年人的身高,再除以全国人口的总数,得到了全国身高的平均值。按照这个平均值,打造了这张床。每天晚上国王一定要请一位大臣或百姓,让他睡这张名贵的床。如果他太高,躺不下,国王就会叫一个刀斧手量量这个人的身高,然后用斧头砍去多余的长度,好让他能刚好躺在床上。假如躺下的人身高不够,国王也会叫出两个大力士,一个人拉住他的肩膀,一个人拉住他的双脚,用力向外拉,将这个人刚好拉到这张床的长度。一定要让躺在床上的人符合床的长度,是国王每天一定要做的事。”
  毋庸置疑,所有高矮不同的人都会倒霉,有些人甚至为此而一命呜呼。
  【再来思考】

  现在,我想请你用半分钟的时间来形容这个皇帝……
  我相信,在这半分钟里,你一定对这个皇帝有太多的诅咒、愤怒,你会说他是个极其残暴的人,是个暴君,是个神经病,是个魔鬼,甚至还会有更恶毒的咒骂。
  那么,让我遗憾地告诉你,请你把咒骂这个暴君的形容词,全部用在自己身上!
  ——不是吗?当我们与心爱的人相处,如果他/她的价值观与我们不同,我们都会千方百计地要改变他/她,使其成为符合我们心目中的那一个黄金床的长度。
  ——不是吗?当我们感觉自己没有符合别人的要求,或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,也总会在内心中自责,尽量让自己符合心目中那个固定的长度。
  ——不是吗?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,如果儿女的表现或想法不符合我们的经验和教条,我们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着他们?
  是的,我们正是自己的暴君!我们都在依据着自认为最名贵、可靠的价值观(黄金床)来衡量着自己的一切,因为那是社会的平均值。而一旦与长期以来形成的模式不符,便会对自己产生深深的自责,而又总在千方百计地,不是砍断,就是拉长,反正就是努力地让自己一刀切。因为我们非常恐惧自己的与众不同,我们怕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,怕因为与他人的不同而被忽视、边缘化。而这种暴行的缘起,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那个完美主义。
  完美主义的一项最主要的后果就是分别心,而分别心是妒嫉心,以及人际关系的矛盾根源。 
 
  【工作与成长】

  试想,在单位里,如果我们感觉有些人的价值观与我们不同,有些人的观念、原则和作人标准与我们不同,有些人对同一个现象的看法与我们不同,甚至有些人的学历、职称、家庭背景、薪水、穿戴、表情等方面与我们不同,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
  对,是烦恼。因为他/她与我不同,我们不会去反省自己的固执,而是一定要改变对方,希望他/她与我们相同。
  比如说,当有些人的学历不如我们,有些人的年资不如我们,有些人的家庭背景不如我们或超过我们,特别是有些稍微年长的人,当他们看不惯单位新来的年轻人,年轻人呢?也看不惯那些年长的人。他们不知道,所有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,所以经验也是不同的,导致出的价值观肯定也是不同的。
  也许有些人习惯于拍马屁,可你不知道,正是因为他在成长经历中通过取悦那些爱听好话的父母或老师,才能保证自己安全地活下来;
  也许有些人总习惯跟领导对着干,那么也许他在成长经历中有多次被父母苛责和打骂的经验……
  【婚姻与家庭】

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名贵的黄金床,我们不允许自己和任何人破坏它。有些妻子,当老公不思进取时,她会说:“瞧你那窝囊样,你看看人家某某人……”,而如果这个老公成功了,她也许又会说:“瞧你那小人得志的样,你看看人家某某人……”。反正,老公长了也不行,短了也不行,她都要使老公符合自己心目中的那个样子。
  也有些人,当别人对他好一点儿,他就会猜测对方是不是有求于自己;当别人不理睬他时,他也会想对方是不是不尊重自己。还有些女人,老公洗一次衣服,她会横挑鼻子竖挑眼,说哪哪洗得不干净,可当老公不洗衣服,她又会说老公懒,不体贴自己,自己付出得多么多么多……她不知道,男人需要肯定,虽然老公的水平有限,可态度是好的,应该以鼓励为主,可她不是肯定老公的热情,而是盲目地以自己的能力和付出去要求对方,那么,她的潜意识其实就是强调自己受不了好,而且一生是受苦的命。
  还有些男人,当妻子体贴他时,他说被女人控制,当妻子不理他,他又会说妻子冷落自己。有些父母,当孩子听话时,他们就爱孩子,当孩子淘气时,他们就抽回爱……反正,那个无形的“黄金床”早就被安放在他们的价值体系内,连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表达时,无形中都会带出这些根深蒂固的教条。
  【母亲与孩子】

  咨询中发现有些怯场的高考生,一般来说,他们的身后都会站着至少一个大人是完美主义者。在这个孩子长期与父母的接触过程中,无形中都会被安放一个标准的黄金床,于是这个孩子生怕破坏了它的长短,怕自己不符合父母要求的完美程度。即便是有些父母没说过,可父母在单位,在社会中的表现,也会让这个孩子产生一种对不完美的恐惧,怕自己考不好为父母抹黑,怕自己达不到父母要求而遭到惩罚,怕自己不像父母而产生自责。
  有一个母亲,她的信条是:“决不能让别人说出话来”,也因此,她处处表现得金光闪闪,在家,她总说别人的孩子考上了哪所重点大学,在单位,她也会尽量去让所有人满意。而她的女儿在临近高考时却表现出反常:一看到考卷就晕。
  经过详细观察,我才发现正是因为母亲的完美主义影响到孩子的临场发挥。对失败的恐惧,以及母亲对她,对自己的完美期望,都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压。
  我当然知道,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,然而每个父母也都在用自己的黄金床“定做”着孩子。怕他们长了或短了,而就连这个怕,也是他们爱的表达方式。因为他们怕孩子一旦出格,便有可能生计不保,因为他们自己就这么过来的,他们也曾想出格,想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,然而,他们都遭到了环境的镇压,当他们被改造成功后,安全地活了下来,于是他们自然地认为这个经验非常可靠,而活出自我就是一种奢侈,就是一种冒险。

是的,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全地活下来,而且最好超过自己。然而他们忘了,自己是那个年代的经验产物,是计划体制下的细胞,而现在的环境里,哪里还有什么保险箱?甚至他们的孩子中的大多数人连手足关系都没有,他们靠什么活着?只能靠自己超人的能力,也就是那个与众不同。
  因为一刀切(随众)是大锅饭的产物,它不要求你有个性,只要求你老老实实地工作和做人,如果谁冒尖,即会遭到“个人主义”或“枪打出头鸟”的待遇。可现在的社会,如果你没有个性,哪里会有成功?不敢冒险和创业的人哪里还有成功可言?相信将来的社会,会越来越强调个性的发展。
  因为,每个人本身就是不同的,尊重人性,就要从尊重这种不同开始,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一致,接受别人的不同看法,甚至要承受负面压力。而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负面和不同都不接受,又怎么会接纳别人的不同?

  强调个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接纳自己的与众不同,它的前提就是接受自己的全部,包括负面。这与完美主义正好相反,强调个性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理由只有一个———人无完人。

  如果父母对孩子说:“没关系,孩子,你考得好,我们爱你,你考砸了,我们也爱你,我们的爱不会因为你的成绩而有所改变,我们只是希望你尽力,考出自己的真正水平,无论你发挥得怎样,我们都会支持你。因为无论你走到哪里,这都是你的家,我们都是爱你的父母,我们既然给了你生命,就会无条件地接纳你的一切!”
其实,这才是亲子关系的核心和健康表达,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本来就是无条件的爱,而不能用爱做为筹码,来换取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任何状态。否则,孩子也会用有条件的爱来对待环境和自己。
【接纳自己】

作为已经走上岗位的年轻人和成年人,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心目中有一个名贵的“黄金床”,而它也许正是我们烦恼的根源。
其实,床是给人来睡的,人才是主体,而每个人都不一样,我们在睡觉时,肯定会躺在符合我们身高的床上——如果我们做某事,到哪家单位,请记住,不要让自己为难,不要带有丝毫程度的强迫,否则你就是自己的暴君。

因此你首先要知道自己要什么?对,是自己要什么,不是一味地满足别人的需要而失去自我。

当你所要的和环境需要的对接时,那么我要恭喜你,你找到了自己的缘分,无论是工作还是婚姻,你都找对了对象。也许有人说,哪里会有那么合适的事?是的,但我们首先不能强求自己,在接纳自己的前提下,去寻找自己与环境的“最大公约数”。
  然而,最难的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需求,不不不,你不要轻易下结论,你现在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,因为你真正的需求早就被许许多多的教条取代了,在个案咨询和集体成长的工作坊中,当我问到“你要什么?”这个问题时,无论是年长的成人,或年轻的男女,几乎没有人能够找到它,他们有的会说“钱”、“车”、“房子”、“好工作”,甚至什么“成功”、“家庭”、“事业”、“休息”……,但都不是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,因为这些答案与自己的感受无关,都是为了符合“黄金床”(价值观)和外人的目光而确立的,所以,我们不习惯往自己内心去找、去看、去探寻。

  你要什么,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,你需要的一定不是那张“黄金床”,所以你的答案一定不是那个暴君说的,不是那两个打手说的,那么,就让我们从“想要什么”开始找起吧!

最后编辑:
作者:修愚
wangqixing.com的主人,本站站长,很高兴认识您!
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,请支持作者!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!

不要躺上那张“黄金床”》有 1 条评论

  1. 自己要什么就往那个方向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