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创业人生 > 如何让反馈更行之有效
2014
02-25

如何让反馈更行之有效

本文来自First Round Review,他们准备的文章既讲故事,还同时向创业者提供可操作的建议,以助力打造优秀的公司。作者Phin Barnes现在是First Round Capital的合伙人,此前曾在鞋类初创公司AND1工作。

那时候,我刚刚大学毕业,成为一个鞋类初创公司 AND1 的第十位员工。在一次同 CEO 无休止的争论中,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 22 岁年轻人,CEO 完全可以把我拒之门外,但 Seth Berger 却选择了倾听。

在 AND1 创造的环境里,你能从各个方向得到宝贵的反馈,公司也寄望于每个员工都能有大作为。回望过去,这么早就真切经历、体会到过程中的活力,我实在获益匪浅。

在 AND1 任职创意总监后,我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健身游戏公司,如今又成为 First Round 的合伙人,为创始人们提供反馈,激发他们的潜力。每个人都知道反馈的重要性,但却总是做的不够。如何打造一个强壮的组织,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:

1. 牢记你为何出现在这里

提供反馈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别人。员工需要了解你为何花时间讨论这些--因为你想要伸出援手。

大多数管理者都没有搞清一件事。他们之所以提出反馈,是因为别人搞砸了,停滞了,或者没有做到更好。他们没有停下来思考改变这个结构,没有把它当成对员工、对自己、对公司都有益的事情。如果没有清晰得看到背后的动机、情感,那么注定会收效甚微。

2. 说话的艺术

初次与人合作时,你可以试着这么说话:“hey, 你能拿到这项工作,证明你很有实力。我了解你的背景,在面试的时候,就知道你很聪明能干,并且工作认真努力。我的任务是激发你的潜能,同时为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开心。”

在任务开始时,管理者通常会列出一系列的愿望清单。即便他们表现得温和友善,还是会因此显得有点吓人。作为员工,他们最希望自己因为才能被赏识,受到上级的信任。如此一来,信任很快便可建立。此后,你给出的所有反馈都会被员工视为珍宝,引导他们走向成功。

如今,我也是践行这一法则。让员工明白,我们之间并不只是金钱关系,First Round 并非无故投资,而是相信他们能将自己独一无二的创意执行到底。

3. 保持透明度

透明度是创业公司的第一生存法则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员工应当毫无保留、告诉你一切。相反,它的真谛是为员工建立一个充满安全和支持的环境,促使他们畅所欲言,自由分享。

有人说,应该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,每一个消极的批评都要搭配好听的赞扬。但从我的经验来看,员工只是想让你越真诚越好。他们想要同你一起客观得看待问题,打开天窗说亮话,指出所面临的挑战和不足。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你永远在背后默默支持 Ta。

4. 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

如果你还没跟同事建立起积极的底线,那么每次你对他们的工作指出不足时,他们会认为你是在批评本人,而非工作,并因此备受打击,更加无法提升工作。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的信息能准确传达,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。无数轮反馈堆积起来,只会增加员工的消极情绪。于是他们表现得更糟,形成恶性循环。

5. 杀鸡不用牛刀

建立良好的反馈文化需要领导者谨言慎行,字斟句酌。好的团队通常都关系亲密,彼此真诚。因此,他们说话直来直去,不会太过在意措辞。但伴随公司的壮大,就要注意说话的艺术了。比如,在 AND1 我常听到他们说:“这个设计太丑了!这份活儿做得好烂!”如果刚进公司,我就听到这样的评价,估计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
在你的公司里,人们会认真听你说的话。因此,作为一个领导者,在每次提出反馈前,先仔细斟酌你的信息是否会带来歧义,想像当它们被放大 100 倍--如果能完成目标就进行;如果不能,则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,重新传递准确的信息,激发他们做到最好。

6. 最优胜出制

当太多个人因素牵涉其中,获取反馈就变得十分艰难。有一个办法能帮助员工将情感同工作分离:鼓励最佳创意胜出。即便这个主意不是你提出的,你依然会因为眼光独到、选择正确而获得奖励,而不在将它与个人荣辱挂钩。相反,你会带动整个团队积极工作,做到最好。当最佳创意被推崇时,员工会认为每个人的意见都获得平等对待。这一举措最能鼓舞新晋的同事。

公司规模壮大后,更要奉行这一原则。因为,好的创意往往来自这群年轻的员工,他们也是最认真,不遗余力为组织做贡献的人。

7. 积极参与

维持“最优胜出制”的唯一法则便是允许员工畅所欲言,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观点被重视,继而增强参与积极性。很明显,这一切都是基于双方彼此信任尊重。缺乏尊重的前提,当员工收到消极反馈,不仅会无动于衷,也很难做出改变。而这仅仅是合作的一小步。

8. 所有责任,一人承担

收集反馈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事情,它能轻而易举破坏一段关系。经常会看到一些管理者,无视员工焦急的反馈内容。不良的沟通方式是一切错误的根源。

当你作为一个管理者时,你要承担 100 % 的责任。或许房间里只有两个人,但你要掌握控制权--由你决定何时何地沟通,定夺聊什么内容。所以,当你觉得一段关系变味儿了,首先要问自己:我为什么不懂这个人?我错过了什么?哪里做错了?

9. 伺机改变

我做管理者的时候,总是要处理一些棘手的关系--无论是报告问题还是同事纠葛。因此,我时常抱怨这个抱怨那个,直到连我朋友都忍不住问我:“你是否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?如果你要采取行动,公司会不会变得更好?你会不会变得更好?”这确确实实引发我的思考,解决问题到底有多重要,我又是否心甘情愿去解决。

渐渐我发现,答案时而肯定,时而否定。有时候你不情愿妥协,要么做出改变,要么就等待时机成熟再做变化。可一旦你决定修补恶性循环,便要做好一切很艰难的准备。然后,找出自己行为中需要改变的点。总有人要先让步,当你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时,先改变的就是你。

10. 自我批评

当你决定与他人共同修补漏洞时,不要仅仅指出你认为哪里不妥。试图提出问题的症结:“我认为没有竭尽所能激励你;我给你提供的帮助不够多。” 直奔主题,不兜圈子,“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对于我非常重要,我需要在你的帮助下不断提升。”

如果同你沟通的人羞于开口,害怕表达,你便要制造相同的语言情绪。比如,如果错过了他们的点评,你也会非常难过。

11. 做员工的安全避风港

当员工有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后,便会敢于冒险,从而更加富有创造性和行动力。而如果沟通不畅,他们便永远都不会表达出恐惧和担心。为他们提供安全感,让他们知道自己被录用是正确的决定。然后,好话说完也要点出不足--我知道你能百分百胜任工作,但现在仍有不足,我们需要一同突破障碍。

记住,员工总是会担心自己不够出色,怀疑自己是否是最佳人选。在快节奏的创业公司环境下尤为如此,因此,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,确保员工体会到自己被尊重,能力被赏识,从而能够一同将工作进行到底。

12. 不让员工独自承担责任

当人们接收到消极反馈时,总会下意识找借口推卸责任--他家的猫死了,或者刚刚跟女朋友分手,又或者刚刚放完假状态不好,但保证以后会工作得更努力。你不能允许类似事件发生,如果不能找到症结,情况永远不会好转。管理者要先发制人承担责任,“不,你的失误也有我的一份责任。你需要问员工,我怎样能为你做到更好,并未他们指出明路。否则,你便放任员工在毫无指导的领域独自摸索。”

13. 小心钟摆效应

员工感觉紧张或者不安时,一旦接收到任何批评职责,便会像钟摆一样,朝着相反的方向拼命工作。但他们却很有可能一时冲动,做出了错误的调整。情况只会越来越糟,浪费各自精力。

14. 缩短反馈流程

同员工制定一个时间表,从而时时监控工作进展。管理者单纯建立信任和倾听反馈还远远不够,你需要花时间管理变化。尤其当员工在摸索新角色,或者寻求突破时,管理者应及时捕捉到他们的动向正确与否。

15. 不要超过承受范围

最好的指导技巧是给予接收者 100% 的控制权。如果你让内容营销主管在一个季度写出 700,000 页报告,这显然超出了她的承受极限。随着季末的临近,她的压力也会不断攀升,从而严重影响她的自信心。而管理者需要做的,便是划分出员工所能承担的极限,确保其顺利完成公司需求。

“你所给出的反馈应重在行为,而非结果。”

如果有人在会议上从不发言,也不事先做任何准备,那么,你不能视若无睹。告诉他如何改变现状:需要守时,需要在会议材料上做记录,需要为每次的会议准备三个问题、三条建议。如果用心去做,这些要求其实不难实现。

但指令的发布也要避开雷区,比如过度的要求--每个人都要带着三个可以颠覆计划、影响力深远的问题前来开会。这样的要求相当于没有要求。它超出了员工的能力范畴,更加无法激发潜能。

16. 一切从全局出发

人们需要了解周围的环境,明白自己的工作对团队的贡献。但事实上,即使是最顶级的公司也容易忽视这一点。举个例子,你会吐槽别人工作效率太低,谁工作不力给团队项目造成瓶颈。可吐槽只能解一时之快,而不会引起他人关注。如果换个角度,你帮助他人明白其工作与你的部分息息相关,那么彼此便会更加重视工作。因为,他们在做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,而是为团队效力。

17. 描绘终点线

管理他人,首先要为其绘制一个未来愿景,包括他们所需要达到的能力范围。即便可能花费不少时间,但却能激发员工潜能。

出于不信任,许多管理者为员工制造了各种条条框框。这不仅降低效率,而且让他人觉得自己太不称职,从而使工作质量打折。想想看,如果上级一直不放手,默默解决一切,员工总觉得背后总有靠山,又怎么会全身心投入?

解决的方案并不难,在制定目标时,就要让自己置身事外,令员工明白自己的产品能够直接投放市场。一旦他们知道自己最棒的产品将与外界对接,就会打起十二分精神,表现得更加专业。

正确接纳反馈

18. 绝不退缩

接受反馈并不意味着单纯倾听。你要让对方感知到自己的优先权、期待、情感。它们会为你的所听所为打下框架基础。

“如果你害怕,就大声说出来。”

如果你因为同上司一对一沟通而感到害怕,那么大胆得说出来。大部分时间,他们会十分震惊,并表示出自己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你。而如果你遇到另一番景象,领导说“因为你很烂,你就应该感到害怕。”这时候,你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,在这样的境况下是否还能够茁壮成长。

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,这一点尤为重要。他们希望在一个有导师、有支持的地方工作。坦诚认真是重要的,但并不意味着要为每次会议掏心掏肺、倾尽所有。

19. 自下而上的管理

尽管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都是管理者的职责,但如果初级员工也能担此重任,对于良好反馈也是极好的。你不需要了解一切,把自己拥有的发挥到极致便已经足够。有时候,你可以直接告诉上级,哪里需要改进,或许她会说:“那就试试看吧。”表明观点,做出一点贡献,你会增强双方的反馈体验,并为自己赢得更好的机会。

20. 了解你的老板

正如管理者应当洞察团队驱动力,员工也应该花时间琢磨管理者的动力来源。他们为什么工作?你应该如何融入其中,并为当前工作做出最大贡献?所有的努力都会为你赢得信任和自由。

21. 给自己的工作一点空间

自我是将反馈转化为工作动力的第一大障碍。为了突破自我中心,请看以下几点建议:

记住:你只能用有限的时间、信息资源做到最好。你可能会做错事,但你只能确保做到今日最佳。做错事无所谓,重要的是“吃一堑长一智”。

永远从最好的角度假设组员的目的,并坚信每个人都一心为公司着想。将自己切身融入团队,不必担心你的创意是否胜出,因为你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好想法。

不必等到一切都完美再去寻求反馈。直接拿着草稿同管理者沟通,以确保方向无误。最终的结果也会来得更快,做得更好。

从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。如果你跟别人吐槽,自认为工作出色,但却不讨消费者欢心。千万不要因此伤心,沉下心想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,或许与你的产品并不一致。

22. 化敌为友

每一个团队合作,总有那么一个搅局的人--他们主要负责将计划搞得七零八碎。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:首先,把自己做到极致,无懈可击(难度极高);或者你可以在一开始就邀请 TA 参与到活动流程中,有了团队意识自然好办事。更精彩的部分是,他们或许还会给自己挑毛病。最终,你将从这些挑剔背后掌握更多新技能。

23. 社交即工作

很多人都吝惜“一对一”反馈的时间。如果强制要求,他们会选择写一张字条,或者每一季、每一年写出表现评估。在这个浮躁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忽视了真实的人际关系。而实实在在的人际交往却能激发生产力。

并非每一个行为都会带来切实的利益。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,当你能意识到真诚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时,工作就已经进行大半了。因为,一切都会那么顺遂、自然、有效率。

最后编辑:
作者:修愚
wangqixing.com的主人,本站站长,很高兴认识您!
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,请支持作者!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!